优贝娱乐
特斯最新推出的Theory 1概念车,几乎接近量产版本,其中高达85%的组件已具备直接投入大规模制造的条件。这不仅标志着路特斯对未来车型设计的展望,同时也彰显了吉利集团在电动车领域的尖端技术。作为吉利旗下的一个品牌,路特斯无疑是吉利科技创新的象征。那么,这款车引入了哪些创新技术呢?与现行的量产电动车相比有何区别?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细节。
底盘悬挂
路特斯历来以轻量化见长,在传统燃油车领域,其车型能够控制在1吨以内的重量,搭配小排量发动机,尽管动力不算强劲,但驾驶的乐趣依然十足。然而,随着电动化的转变,路特斯的多数产品重量飙升至2吨以上,虽然加速性能得到了提升,却牺牲了驾驶的乐趣。因此,在最新款车型中,路特斯重拾品牌核心,再次强调其轻量化的DNA。
Theory 1的车身设计完美体现了路特斯品牌创始人科林·查普曼 (Colin Chapman) 对于轻量化的追求。他曾经强调,真正的轻量化远不止减少材料重量那么简单,而是要做到极致,比如采用镂空设计。在Theory 1上,我们看到了这一理念的应用,其多处采用了既符合空气动力学又能减轻重量的镂空设计。
底盘采用碳纤维单体壳构造,融合了空气动力学和散热系统。前端设计有扩散器及减阻气流导向板,有效减少尾部涡流。底部装备多个低阻力NACA管道,引导冷空气至冷却系统,通过排气口形成的吹气箔减少气流分离,进一步降低空气阻力。侧面设计巧妙隔离湍流与附着气流,并将其引向车辆后部。
受到路特斯49 F1赛车设计理念的启发,工程师创新性地集成了电机与电池作为悬挂系统的受力构件。通过将悬挂控制臂直接与电机外壳相连,不仅减少了系统复杂度,而且摆脱了传统副车架的需求,从而实现了显著的减重效果。这种设计理念在电动车领域尚属首创,虽然它在燃油赛车和顶级超跑中有所应用,但电动车领域的量产尚未实现。路特斯品牌有望成为首家采用这一技术的公司。
尾翼被直接固定在电机和悬架组件上,这样的设计确保了下压力能够直接作用于悬架支架,进而将这种力量有效地传递给轮胎,以减少下压力的影响。此外,后悬架的设计采用了拉杆方式,使得轮胎的垂直运动能够通过拉杆传递给摇臂,从而带动弹簧和减震器工作,这不仅节省了空间,还降低了车辆的重心。
路特斯Theory 1的实用性
第一驾驶
Theory 1摒弃了复杂的四电机系统,转而采用前后双电机配置。其中,后置电机的功率高达690马力,而前置轴则配备了一个较小的296马力电机。这种布局旨在优化空间使用,减少对驾驶舱头部空间的占用,同时促进更多气流通过,从而降低空气阻力。70度电池环绕着后置电机布置,实现了接近中置跑车的前后重量分配。在追求轻量化设计的前提下,整车重量仅为1600kg。尽管这一数字未能超越传统路特斯燃油车的表现,但在众多重量超过2吨的电动跑车中,仍显得格外轻盈。
Theory 1车型在制动系统方面,采用了来自AP Racing的高性能定制解决方案。这一合作可以追溯至1967年的经典路特斯49,展现了路特斯与AP Racing长久而深入的合作历史。这款刹车系统的核心,是一套先进的碳陶瓷制动装置,结合了单体铝锻造卡钳,其设计采用不对称结构,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材料堆积,从而降低了整体重量。这种精密的设计不仅提升了性能,也保证了车辆的轻量化目标得以实现。
第二乘坐
Theory 1拥有4490mm的车身长度,与经典的燃油跑车尺寸相仿。其车门设计独树一帜,采用逆向开启结合环绕式结构,使得车门在打开时仅占用极小的空间。这种设计允许在狭窄车库内自如地开关门,例如在仅有2.4米宽的车库中也能方便进出。不过,这样的设计对车位的高度有一定限制。
Theory 1的座椅布局并非传统双座,而是一款三座跑车,驾驶位置居中,两侧各有一名乘客,位于驾驶员身后,这种设计也出现在GMA等车型上。对于驾驶者来说,居中乘坐可以集中注意力,两侧视野一致。由于座椅和底盘结构融为一体,不同升高的乘员上车后,只能调整方向盘和踏板箱的位置。内饰材料应用了纤维素基玻璃纤维、回收短切碳纤维、钛、回收玻璃等。
第三智驾
这款展示用的新车装备了一系列先进的传感器,包括四个内置激光雷达、六个高清摄像头以及长距和短距毫米波雷达。这些设备使得车辆能够在光线黯淡或恶劣天气条件下,对周围200米范围内的障碍物进行精准扫描。得益于内置的英伟达DRIVE芯片,这款车拥有实现L4级别驾驶辅助系统的硬件基础。尽管作为一款概念车,这些功能完全投入实际应用还需时日,但其潜力已显而易见。
总结:路特斯Theory 1展示了吉利集团的新电动车技术,包括轻量化材料、辅助驾驶、空气动力学方案、全新车架与拉杆悬挂等,这款车的出现,也让路特斯回归轻量化DNA,缺点是这依旧是概念车,量产遥遥无期,大家觉得Theory 1技术怎么样?欢迎讨论。